2022年11月,旭化成(日本东京)和市场研究机构Skopos(德国科隆)在德国、中国、美国和日本这四个最重要的汽车市场进行了第四次全球“汽车内饰调查”。每个市场中多达1,000名不同收入水平的汽车用户回答了有关其购买行为(品牌忠诚度),对汽车可持续性的理解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和使用场景的问题。该调查现已公布,揭示了这些市场之间的主要差异,并描绘了未来的移动性图景。
全球品牌忠诚度持续下降
新调查的结果显示,所有四个地区的受访者都希望在未来拥有汽车。在德国和美国,二分之一的受访者可以想象购买新车;这一比例在中国(79%)和日本(62%)明显更高。相比之下,对于德国(11%)、美国(3%)和日本(4%)的受访者来说,不拥有汽车或仅使用汽车共享服务还不是一种选择。
在德国、美国和日本,与近年来一样,二分之一的汽车用户在购买下一辆车时会选择另一个品牌的车型。在中国,82%的受访者会选择其他制造商的汽车。相比之下,到2020年,只有41%的人可以想象更换品牌。未来几年,国内品牌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对客户青睐的竞争。此外,通过价格、传动系统技术以及内饰设备和功能实现差异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旭化成美国北美移动总监Michael Franchy指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OEM需要与在内饰、外饰和电气化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供应商合作,这将使他们能够缩短开发时间,并更快地将新特性和功能推向市场。
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是购买电动汽车的关键
58%的中国受访者会考虑购买纯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在德国,只有29%的人选择此选项,在美国(21%)和日本(18%)。在所有地区的潜在电动汽车 (EV) 买家中,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是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德国39%的潜在电动汽车买家也会关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表明可持续性问题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
即使转型为零排放车辆,实现“可持续交通”的使命也远未完成。调查结果显示,“可持续车辆”不再仅仅由动力传动系统技术定义,还由生产中的二氧化碳足迹、易于回收的材料甚至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脱碳来定义。简而言之,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和透明度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全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地区差异
在新的调查中,旭化成特别关注自动驾驶的话题。结果显示,在德国和美国,超过二分之一的受访者目前拒绝使用全自动驾驶汽车。另一方面,在亚洲,调查参与者对新技术的态度要开放得多:在中国,只有10%的受访者反对使用新技术,日本为22%。在这两个国家,二分之一的受访者甚至可以想象购买全自动驾驶汽车。近年来,中国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迅速迎头赶上。客户对新技术的亲和力有利于创新的快速市场渗透,并可能有助于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在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场景方面,市场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显示旅游信息和阅读/放松在所有地区的受访者中都非常受欢迎,无论车辆拥有的类型如何。在中国,大约二分之一的汽车用户会看电影和连续剧,而在日本只有四分之一。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中,日本有二分之一的受访者会花时间睡觉,而只有七分之一的受访者会在车里工作。这些不同的使用场景也引起了室内设计方面的新需求。
与传统汽车一样,易于清洁的纺织品和表面以及易于调节的座椅对所有地区的受访者都非常重要,无论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拥有类型如何。个性化的室内照明和使窗户变暗的功能有助于阅读和放松。另一方面,完全旋转的座椅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特别是在德国、美国和日本。
即使在全自动驾驶汽车中,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汽车用户也更喜欢使用方向盘和制动踏板进行可选的手动控制——在日本,二分之一的人会这样做。特别是在德国和美国,这种选择可以帮助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